各位领导大家好,今天我们来聊一聊“一个比10个香港还大的地方九连阳,是怎么在抗战时被‘盟友’给顺走的”。
你有没有想过,在我们跟日本拼命打生死仗的时候,背后竟还有人悄悄摸进来,把我们一块好地给顺走了?
不是敌人,是盟友,还是老牌殖民帝国英国。
而他们拿走的地方,叫——江心坡。
想象一下那个地方,美得不像话江心坡在哪?估计很多人没听过。
可它有个现在更响亮的名字——缅甸的葡萄县,又被叫作“缅甸的香格里拉”。
面积多大?2.7万平方公里,约等于10个香港+半个北京,属于标准的“被遗忘的巨型角落”。
展开剩余80%北边是雪山,南边是雨林,谷地里是大片的肥田沃土。到了丰收季,葡萄、香蕉、芒果混着花香飘得整山谷都是,像一幅会动的水彩画。
可谁能想到,这样一块宝地,明明是我们中国的地盘,却在最危险的时候被“盟友”摘走了。
回到那个年代,这是中国的边疆翻翻史料,早在汉朝,中原王朝就已经把江心坡纳入版图。
到了明朝,朱棣还在这里设过“宣慰司”,派官员驻守管理,领地远到现在的缅北、泰北、老挝中部。
那会儿,江心坡虽然偏了点,但一直归中原管着,妥妥的“山高皇帝远”,但还是皇帝的地盘。
不过,随着明清交替、国力下滑,缅甸那边的贡榜王朝开始兴风作浪,想从边角料上捡便宜。
乾隆年间,咱们还真跟它打了好几仗,虽然最后没把对方灭掉,但也打得缅方乖乖纳贡,认了个“藩属”的身份。
可这一切,后来都被英国人搅黄了。
英国人来了,一步一步暗度陈仓英国在19世纪控制了印度之后,顺手又把缅甸打成了殖民地。
他们发现江心坡地理位置太妙了——连着滇西,是进出中国的隐秘门户,战略价值高得吓人。
于是九连阳,英国人就像下饺子一样,一波一波地推进军队,1892年干脆直接把江心坡占了。
你以为他们打了仗?没有,纯靠“忽悠+拖延+渗透”。
他们派人对当地老百姓说:“你们别等了,中国早放弃你们啦!”
百姓等不到清军、看不到朝廷文书,时间久了,只能接受现实。
而中国政府呢?那时内忧外患,根本没空管边疆一个偏远县,就这么被蚕食掉了2.7万平方公里。
最痛的事,是1942年抗战时的“被迫割让”到了1942年,中国抗战进入最艰难阶段。
全国所有东部港口被日军封锁,香港也失守,中国的唯一一条国际补给线就是滇缅公路。
这条路在哪?穿过的,就是江心坡!
英国人这时候露出了獠牙,直接说:“想用滇缅公路?可以,先签个字,承认江心坡归缅甸。”
这招狠啊——我们打仗要命,后勤断了更危险。
国民政府没得选,只能含泪在中英协定上签字,在法理上失去了江心坡。
你说盟友在干嘛?我们打仗,他抢地。
落后,真的会挨打等到1948年缅甸独立,它直接继承了英国划好的边界,江心坡就这么正式“转正”成了缅甸的葡萄县。
很多人说:“要是江心坡还在我们手里,印度在藏南那块也不敢那么嚣张。”
我觉得这话不全对,但意思没错:地缘之争,拼的是国力。
英国人敢捅刀子,是因为当时我们太弱;缅甸能接盘,是因为国际上没人替我们说话。
说到底,历史这口锅,最该怪的不是谁抢走了,而是我们那时连家门都守不住。
换到今天——你猜英国还敢不敢?今天的中国,早就不是那个“谁都能来踩一脚”的国家了。
我们边疆的防卫、开发、治理,早已不是100年前能比的。
但我每次看到江心坡的地图,都忍不住想:
那块曾经属于我们、连名字都带着“江心”两个字的地方九连阳,真的就这么消失在历史里了吗?
发布于:河南省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